10/07/2009

安地瓜隨筆:走向老機老鏡之路 (二)

文/攝影:翁文村

Olympus C-8080WZ
Canon 40D kit 的經驗令我情難自禁地想要追求更高水準的機器,不過到底是成年人了,度量自己的口袋,砸鍋賣鐵或搶銀行的事也幹不出來,思量了幾日,倒是想了個望梅止渴的方法,上網買了台二手的 Olympus C-8080WZ。

在Canon好機器好鏡頭入手門檻太高的情況下(目前手邊的Canon 400D是工作單位的,目前已由同事接手使用,而且專案已近尾聲,快要沒相機了),再次選擇Olympus,半是經濟考量使然,半是我喜歡逆光攝影,鏡頭與太陽對幹所呈現的光影令我著迷,而高貴不貴的OlympusDC比起入門級的Canon機器更能給我要的感覺。

C-8080WZ在DC時代曾經被評選為最佳800萬像素相機,即使以現在千萬畫素時代的標準來看,他的800萬像素CCD和F2.5 ED鏡給出的成像仍然可以滿足許多挑剔的眼睛。也鑑於我自己C-3030Z的經驗,我想,一脈相承的C-8080或許可以暫時解解Canon 40D kit的毒,如果解不了,到時再看口袋的情況來了結。

使用之後,果然,這機器在陽光下表現好過canon 400d kit,在逆光中暗處保留許多細節,陰影的層次豐富自然。不過,這機器算是日光機,在低光源下的表現則完全另一回事。夕陽西下的餘光,像是夕陽伸出的一隻手,對這台機器說再見。看到這隻手,基本上可以馬上把相機收進袋子裡,拍拍屁股走人。有時不甘心硬是要拍,稍微長時一點的曝光時,成像的噪音總是令人搖頭,所以,毒算是只解一半。

2009年4月 安地瓜復活節彩毯

2009年4月 安地瓜復活節遊行

2009年4月 安地瓜復活節彩毯

2009年7月 安地瓜聖母慈悲教堂前廣場

2009年7月 安地瓜第二大道街景

2009年7月 安地瓜街景

2009年7月 安地瓜第三大道街景

2009年7月 安地瓜拱門街街景

2009年 8月 chichi鎮小女孩小販

2009年 8月 chichi鎮旅館中庭的鸚鵡

2009年7月 安地瓜Santa Rosa林蔭大道夏日午後街景

2009年7月 安地瓜夜晚街景,稍長一點曝光時間,躁點(不是星星)清楚可見

2009年4月 安地瓜麥當勞玩耍的小孩

Olympus E-330
對於C-8080WZ低光源表現的不滿意,不得不認真思考買一台DSLR的可能性。高ISO技術最成熟的當然是Canon,心裡同時也還對40D KIT 念念不忘,不過啊,當查完40D kit 再加一隻同等級望遠變焦鏡的價格後,人就清醒過來。人可以敗犬,但千萬不能敗家,一套Canon就花光我的老婆本,這種事再如何狂熱再有多少理由都幹不下去。

但是,面對自己心底那隻慾望的怪獸,多少總是得餵一餵。也許是習慣性使然,當要尋找替代品時,又想到Olympus。Olympus DSLR是4/3系統,4/3系統好不好是見仁見智,鏡頭的焦段必須X2到底是優點或缺點也是視個人需求而定。4/3系統的感光元件較小,鏡頭可以相對的體積減量,在不減損品質下輕量化鏡頭這對背著相機老是在外的人是個福音(APS系統高質量鏡頭動則上”公斤”),可以少幾年得到五十肩。以我個人需求來說,旅行是生命中之必然,除了拍”漂亮”的相片外,觀察及記錄異文化社會的生息也是使用相機的目的之ㄧ,長一點的焦段可以更抽離的觀看場景,所以即使我偏好廣角,但X2的焦段便算不了缺點。

恰巧此時有新同事自台灣來瓜國赴任,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可以上網標購二手器材請他帶來。

又是一個不眠的週末,兩眼佈滿血絲之後,把心一橫以老婆本的喜餅錢標購了Olympus一機兩鏡,二手公司貨,mint condition,都在保固期間內。

使用這套一機兩鏡,說實在也沒有什麼特別不滿意的,但話說回來也沒有什麼特別令我滿意的。四分之三系統的輕便性自無庸贅言,但我對機器的要求是在其成像上,感覺上14-54這鏡頭的光影縯譯比Canon 18-55好上許多,但比EF-S 17- 85差些,不夠透亮,對比稍微硬些,陰影處表現不如EF-S 17- 85以及C-8080WZ。 70-300(等同35MM之140-600)這焦段鏡頭的使用是個全新的體驗,等同600mm砲級的長鏡頭讓我可以盡情地獵取城鎮聚落的風俗民情與人物百態,不過E-330沒有防手震,使用長焦段在光線稍弱點處拍照是一種動心忍性的鍛鍊,在需要較高速快門以及大光圈以應付低光及避免長焦的手晃時,低ISO低躁點與清楚無晃動的相片兩者不可得兼。如果是canon機器,儘可以ISO優先來調快門以及理想的光圈數,但在這台入門級的4/3 DSLR, 高ISO是其罩門,在這一點上讓我相當失望,雖然比起C-8080WZ是好些了。當然,這是相機問題,非鏡頭之罪。

至於成像品質,這兩顆鏡頭深具Olympus特質,在順光時,像片色彩飽和濃郁得可怕,天空常藍得要滴出水來。這也許是許多人對Olympus著迷的緣故,可我的偏好不在此,天空藍的沒層次,便把畫面佔滿塞死了。我要的是如水彩或水墨般的渲染及留白,要的是清澈如陽光下透亮的嫩葉及褶褶閃耀的山泉,”crispy”才是我喜歡的感覺。這種感覺是Olympus C-3030Z及C-8080WZ的特質,但在E-330這套机器上卻失去了。我想那可能是相機也可能是鏡頭的特質使然,上網再看看Olympus同好的網路文章及貼圖,從中尋找答案, 最後得了個結論,我的終極機器不Olympus,不是Canon,而是Contax 底片機。

原因是數位相機的好機器好鏡頭太貴,我不滿意Olympus14-54的成像品質,套句網友常用的形容詞,有些”肉”。網路上各家鏡頭的表現的貼圖,似乎Olympus 的頂級機及大三元才多少能滿足我的眼睛,但無論哪隻鏡,都遠超出我口袋深度。

反省自己的需求,一是城鄉建築調查等的記錄工具,二是風景人文攝影及創作的工具。前者使用目前的相機及鏡頭足已應付,心裡不得滿意的是對於第二項的需求。

當前數位大行其道,即使是老鏡頭大都是以轉接環轉數位機身用,如Contax的c/y鏡。成像品質如Contax銘鏡者,自然是令人滿意,其色彩,銳利度,空氣感,焦外散景等無不一等一的表現。21mm f2.8,50mm f1.4,85mmf1.4 等鏡另人愛煞,不過c/y鏡太熱門,二手鏡品項好的價格在各拍賣網站的成交價都不便宜,而且我真正需要的是大於28mm的廣角鏡。Contax超廣角鏡頭只有N mount 24-85這支變焦鏡的二手價出乎意外的在我口袋深度範圍,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當年Contax自動對焦的機皇N1現在竟然價賤如廢鐵,真是太感謝數位相機的大行其道,也感謝Contax的錯誤市場規劃,讓貧民如我者如今也有染手頂級機器的機會。N1系列的鏡頭目前尚無轉接環可用於數位相機,因此其價格不如C/Y鏡炒得起來,24-85這顆鏡頭目前EBAY成交價約300-340美金,但其品質如”攝影家手札”所做的評測,是”一拳擊倒” Canon EF 24-85mm f/3.5-4.5 USM這顆同級鏡頭,甚至與Canon EF 28-70mm f/2.8L及Nikon AF-S 28-70mm f/2.8兩顆品牌鏡皇排排坐一起評比時,亦不惶多讓。

數位相機的方便性固我所欲者,好的攝影成像亦我所願,牙根一咬,狠心將老婆本的戒指錢挪出,下手標下了N1+24-85,繞了一圈,回到底片機的懷抱。

14-54鏡頭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antonio教堂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ta rosa渡船客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 清晨街景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市場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買完菜的婦女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 黃昏洗衣兼沐浴的當地婦人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人家祖孫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清晨往渡船口的婦人


Olympus 70-300鏡頭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panajachel清晨渡口

2009年8月 Solola做完禮拜的兄弟會成員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pedro曬太陽的小貓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panajachel街上的流浪狗

2009年8月 san pedro看別人玩耍的小女孩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panajachel觀光客與小販

2009年8月 Solola 賣花女

2009年8月 湖區小鎮san marcos 釣魚的小孩

2009年8月 san pedro人家花園的植物

2009年8月 san pedro人家花園的植物

2009年8月san Antonio 午後送貨的小孩

2009年8月 panajachel街上的賣現代服飾的商店與賣傳統織品的小販

又一章:意外的敗入
在入手Contax N1+24-85之前,心生以Contax銘鏡為標準,找尋替代鏡的想法,又看了幾個週末的網路訊息後無意中找到Bronica PE鏡。早年我在英國時買了一台ETRS附EII 75mm f2.8標準鏡,現在還躺在老家的防潮箱內。120底片機加上標準鏡頭的成像品質對我這個非專業者而言自然是無從挑剔,有著像刀鋒一樣的銳利度,且在英國陰鬱的天候下仍給出了另人眼睛為之ㄧ亮的色彩層次。只是在當時,PE鏡對我而言是天價,因此只買了標準鏡。而現今,Ebay拍賣的PE 150mm f3.5 (原價約1800美元)的成交價約150美元,這顆在PHOTOSIG的評價是與Contax 645 Contax Carl Zeiss T* Sonnar 210mm f4 IF 以及Hasselblad CFE 180mm f/4 Sonnar等鏡同獲五分滿分評等(http://photosig.pcphotoreview.com/cat/lenses/medium-format/PLS_3113crx.aspx),如此好鏡現在竟然價如破屣,合計再買個附合焦晶片的轉接環(to CANON 數位機,轉接環一定得買,以英國人的話來說叫做"just in case, my dear")以及40mm*(原價約2000美元,網路二手價約100美元)總價約350美元,加上原有 75mm即可成套,並且底片及數位兩用。似乎在極經濟範圍內可以滿足我影像品質的要求,而且現在可以上Canon400D機身可以享受中片幅大鏡頭的Sweet Spot(鏡頭中心部位),將來回台灣可用在120機身,這麼合算的事,不下手就不算是男人,頭腦這樣呼呼渣渣亂想下就下了標,理不理性到現在自己都還想不明白。

勸世言:衣帶漸寬有點後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攝影這事,連大師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都要說”照片折射的痛苦”。追求攝影的趣味其實是很反諷的,因為這趣味也伴隨著無窮盡的焦慮折磨。

沒錢的人喜歡攝影已經是相當過格的事了,不思磨練攝影技術,竟還妄想好機器好鏡頭,小小的滿足換得的是更大的欲海難填。

進入底片機,算是自我了斷的一刀斬,斬斷數位機推陳出新無窮無盡的引誘,斬斷對高價鏡頭的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我攝影的目的就是為攝影,與自以為是的藝術有關,不是桑塔格所認為的是一種社會儀式,一種防衛的焦慮,也不把它當成一種有力的工具對人類社會或歷史控訴或詮釋什麼,沒什麼偉大的情操在其中,卻仍然要受器材焦慮之折磨,更要散盡聚之不易的老婆本,實在令人心裡不踏實。

數位機器各家有各家的優點,但各家也有各家的trade-off,畢竟是發展中的機器,或者是市場定位的考量,買得起的機器品質有缺憾,滿足缺憾的機器買不起,在此情況做選擇令人憔悴,如有攝影發燒友如我情形者,必能體會其中之困境。

長此以往,離嘔血成升的日子不遠矣。在底片機低價到床底,沖洗店尚洗正片,此時不買底片機,尚待何時? 而數位相機,雖千嬌百媚,天上仙女,豈是我輩財乏氣短升斗小民所能迄及耶?

正是,有詩為證: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10/01/2009

安地瓜隨筆:走向老機老鏡之路 (一)

文/攝影:翁文村

喜歡攝影,放下畫筆後便拿起相機,不過離開學校之後,世俗事由人不由我,年輕時買的器材便冰在防潮箱中,一轉眼,底片機已不再是主流,以前覺得是玩具的數位相機已進入千萬畫素時代,甚至DC已過時,現在已是人手一台DSLR。我目前從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使用相機,所以慢慢的,以前對攝影的熱情又重燃起來。

與同事常聊起攝影的事,談攝影風格與器材選擇,雖然是外行人的瞎聊,所謂的攝影風格也是自我無限大放大之詞,但箇中的興味如有同道者,必能了解。興味不必高遠,可以樂在其中即可,套句現在年輕人的話,自High也。

不過,因為我對於攝影器材的選擇,半是直覺半是是受個人情感左右,好器材如NIKON者,我是不用的,只因這品牌的器材曾參雜一段逝去戀情的記憶,為了照顧我破碎的心及維繫起碼的男人尊嚴,再也不用NIKON了。這種一意孤行的固執大於理性的選擇標準不是放諸四海皆準,我想大概也不會有人參考我的經驗。而將聊天的話整理下來,個人淺薄經驗不值得有識者一笑,只是分享一段歲月中的興趣、想法與器材使用經驗而已。


原使用之數位相機
1. Canon 400D,鏡頭18-55mm
2. Olympus C-8080WZ
現使用之數位相機
1. Olympus E330,鏡頭 14-54mm+70-300mm
選購老機老鏡
1. Contax n1+24-85mm
2. Bronica 40, 150mm



我對於相機及鏡頭品牌沒有特殊的偏愛或忠誠度,相機鏡頭只是工具,購買時主要是對於成像風格的選擇以及經濟考量。

至於我”喜愛”的成像風格是什麼? 欣賞別人的創作時,我的寬容度相當廣,各式風格都是興味,但是自己拍時,癖好就特顯了出來。我喜歡看到光,看光影交織,以及影中透出的光和其中所顯現的影像細節。我拍的相片談不上藝術成分,這卻是個人無可救藥的偏好。所以入手的工具,可以描寫光影更淋漓盡致者,即是我心目中的國色天香。

我使用數位相機的資歷不深,過手的設備也很有限。這兩三年來主要使用 Canon 400D配18-55mm kit鏡,直到去年底故障送修,工作單位借我40D配EF 24- 105鏡暫用,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當400D送回我手時,看著18-55與24- 105在成像的巨大差異,我開始思考設備與創作之間的關聯性及必要性,掉了幾根所剩無多的寶貴頭髮後,非但沒有大智大慧的堪破”色”相之迷思,反而一頭栽入追求成像品質耗錢耗心之無間地獄。

東思西想後,經濟能力比貧窮線高不了多少的我,勒緊褲帶買了一組二手的Olympus 4/3系統,一機兩鏡,E-330 配14-54mm及 70-300mm。入手Olympus系統而非Canon是其來有自,根源曾經使用過的Olympus C-3030Z及C-8080WZ兩款DC的經驗。



Olympus C-3030Z:
在數位像機的DC主流時代,Olympus DC是許多人難以割捨的愛。C-3030Z是我的第一部數位相機,於2001年春時購於英國Plymouth,用了四年多,直到2005年遺忘於北上的統聯客運中。當時選擇它的原因跟許多走過單眼相機攝影的同好者一樣,它看起來”比較像”台相機。

Olympus C-3030只有三百萬像素,當時相機附贈的原廠記憶卡也只有16MG,所以拍照時都是很克制著用,常選用1280x960格式拍。不過即使像素不高,此相機出來的相片成像清雅宜人,光影的描寫能力也是令人欣喜,空氣感十足,層次分明。若不是她吃電像喝開水一樣,快門延滯等缺點,實在是一部值得信賴的好機器。


2003年8月,比利時Brouge市政廳廣場

2003年8月,比利時魯汶街景

2001年7月,倫敦Tate美術館南岸新館

2003年10月,魯汶大學校園初雪

2004年3月,魯汶大學草上掛霜冷洌的清晨

2003年10月,魯汶大學校園秋日掃落葉

2002年9月,英國peak district國家公園

2004年2月,魯汶大學建築學院冬日雪後

2003年10月,魯汶大學校園步道秋日

2004年2月,魯汶大學學生宿舍冬日雪後

2001年8月,英國劍橋往grandchester的路上

2004年3月,魯汶大學校園另一個春日清晨


Canon 400D+18-55鏡:
第一台使用的DSLR是工作單位配給的Canon 400D附18-55鏡(等同135的29-90mm焦長),塑膠感強烈的机器,不過很輕便。18-55mm鏡成像色彩飽滿但缺少透亮感,感覺上像是翳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鬱,只有順光的情況下成像才差強人意。作為一台工作紀錄機器當然不成問題,只是一旦要順我的性子挑戰逆光時,剪影內便黑糊得幾乎沒有細節,總是得找反射光源或偏個角度,偶而才會有張滿意的相片(客觀的說我的標準很低)。這種不滿足感其實蠻磨人的,手上用Canon DSR,腦中老想著將口袋的錢湊一湊,買回一台olympus DC當隨身機。


Canon 400D是千萬像素級的機身,配給的記憶卡是1GB,選擇影像大小可以豪爽些,我不玩後製,所以也不用RAW格式,因此較常設定為2816x1880 JPG。算一算,似乎我僅讓這台千萬畫素的机器發揮他百分之五十不到的力氣,不過設定較高之畫素其實對於成像並無太大差異,因為18-55這顆鏡頭自有其極限。

2007年4月 安地瓜古城維護專案工地

2007年4月 安地瓜café condesa 中庭水池

2007年12月 安地瓜市政廳前街景

2007年11月 安地瓜東四街藝術咖啡座

2007年12月 安地瓜古城街景

2007年2月 安地瓜西班牙殖民時期總督府

2008年8月 湖區小鎮Santa Catarina 的清晨

2008年1月 湖區小鎮Panajachel渡口夕陽

2008年2月 chichicastenago市集

2007年11月 Santiago瓜國民俗掃墓節

2007年12月 東京市六本木

2008年1月 湖區小鎮Panajachel渡口夕陽

2007年12月 東京市之谷龜岡八幡宮


Canon 40D + EF 24- 105 F4 L:
Canon 40D 以及EF 24- 105鏡頭在手中僅一個月,使用的感覺如驛途中偶遇的夢裡紅顏,令人嘆息緣分短暫。Canon EF 24- 105清亮銳利的成像不由得我透口大氣,嘆息三聲。不禁神思,其他L鏡呢? 那又是如何一個成像光景呢?


不滿足是推力,但好奇殺死貓,對於高質量鏡頭的好奇與嚮往,鐵定可以將我這已進不惑之年的人徹底迷惑,推入慾海難填的無底深淵。

2009年1月 京都花見小路通

2009年1月 京都清水寺三年坂

2009年1月 東京marunouchi御所前水庭

2009年1月 京都輎町通

2009年1月 東京銀座中央通

2009年1月 新宿車站東口

2009年1月 東京marunouchi御所前水庭

2009年1月 東京銀座中央通大樓

2009年1月 東京international forum中庭

2009年1月 東京international forum內部

2009年1月 京都龍源寺書院

2009年1月京都藝妓